关于我们

团队简介

重庆荞麦体系创新团队

重庆市荞麦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成立于2011年10月,按照“总体思考、全面规划、突破难点、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在重庆市农委科教处的领导下,以项目承担单位为依托,由项目首席专家总负责,以功能研究室为科研中心、以区县农委业务部门为综合性实验站,通过各研究单位的科学分工与协作,在科研、教育培训、推广及基地建设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积极推进我市荞麦生产、引进、选育、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我市荞麦产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市荞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大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发展空间及趋势

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基础已经具备

当今中国的农业信息化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农场规模化经营程度较小和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近年来政策逐渐向农业信息化倾斜,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后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在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 《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十二五”规划》之后,国家更是加大了对于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支持,2015年中央1号文件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多次提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大力发展智能农业和农村电商等。 特别是2015年年初以来,随着互联网 + 上升为国家战略,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再次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一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使得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条件已逐渐成熟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开始深入农村。 “十二五”规划期间,农业部加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来自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 000家。 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等新兴技术开始深入应用。虽然中国的农业生产总体情况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但必须看到的是农业绝不是传统认知中的技术荒漠。事实上,数据分析、云计算和遥感等新兴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探索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而随着相关技术手段的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丰富, 其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未来发展更加值得期待。

团队成员

刘光德

团队首席专家,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个人,农业部高级专家库专家,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易泽林

中国作物学会种子专委会会员,重庆市农技推广协会旱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荞麦产业体系创新团队栽培与培训研究室岗位专家